9月25日下午,學員一行來到本次游學第一站——豪威科技集團。在豪威科技集團品牌總監賈黎的指引下,學員們參觀了豪威的超高清傳媒廣告大屏、企業發展長廊與數字化展廳,詳細了解其發展歷程、創新成果和產業布局等情況,并親身體驗了光電顯示領域的新型產品和技術服務,沉浸式感受來自科技前沿的魅力。
座談會上,蘇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常州光洋股份董事長、東方富海主管合伙人李樹華首先發表了題為《金融賦能科技創新:在國運、產業周期中尋找企業發展的確定性》的主題演講。他巧妙地從“生死、運動、投資”這三大人生核心議題出發,深刻闡述了終身學習對于把握時代脈搏、推動企業持續發展的不可或缺性。
李樹華認為,個人命運、企業命運與國家命運是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他鼓勵大家要站在更高的視角去看待問題,要有戰略自信,理解并把握國家發展戰略與產業周期的變化,在發展的道路上找到確定性。唯有如此,企業才能在國運的洪流中乘風破浪,實現自身的跨越式發展。
隨后,豪威科技集團執行總裁李炘從“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平臺創新、國際創新”四大版塊介紹了豪威的創新之路與戰略發展規劃。據介紹,豪威創立于1994年,是第一家進駐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國高企業,是中國最早的大型真空光電子成套設備制造商,國內最大的光電薄膜信息材料和平板顯示材料供應商之一,集團旗下分子公司二十余家,已發展成集研發制造、產業服務、產業投資三位一體的多元化國家級高科技產業集團。
李炘指出,近年來,豪威深耕AI技術的融合應用,推動教育科技領域的創新發展,由豪威打造的數字競技機器人,將賦能全學段的課程體系,培養出更多具備綜合素質的優秀人才。此外,李炘還分享了豪威在碳中和領域的積極探索與實踐成果,他堅定表示:“企業應以社會責任為己任,致力于開展對社會有益的行動”,不斷為社會貢獻價值,推動可持續發展。
9月26日上午,懷揣著對生命科技的好奇與敬畏,吾道學員一行踏入了華大時空中心這座神秘而又充滿魅力的科技殿堂,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探索之旅。
沿著展廳的參觀路線,我們看到了華大基因在基因測序技術上的不斷突破。從早期的大規模基因組測序,到如今的單細胞測序、時空組學技術,每一項成果都凝聚著科研人員的智慧與汗水。
在華大集團執行董事、首席運營官路軍的指引下,學員們走進華大基因的實驗室,看到了一臺臺現代化的超高通量測序儀。這些測序儀以其高效、精準和穩定的性能,已經成為全球科學家們進行基因組學研究的重要工具。
路軍熱烈歡迎吾道同學們的來訪學習,他深情回顧個人經歷與加入華大的初衷,深入分享了華大基因在科技研發、商業運營、挑戰應對以及未來展望的深刻思考與戰略部署。面對外界的壓力與挑戰,他堅定地強調了自主研發與技術自立的核心價值,彰顯了華大作為科技領航者的強烈責任感與使命感。
本次座談交流還特別邀請了華大研究院助理院長云全新、華大基因總部綜合服務部行政總監宋芬、華大智造中國營銷中心產品市場總監雷瑩、華大集團大細胞專項營銷中心高級總監趙鵬等行業大咖為大家進行分享,就華大基因各類前瞻技術、研發產品與服務案例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交流過程中,吾道學員們積極分享了自己的見解和經驗,雙方就生物科技產業的發展趨勢、企業管理創新、人才培養等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共同探究了基因科技在企業管理和戰略規劃中的應用,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9月27日上午,吾道學員走進深圳市普渡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工作人員的講解,學員們詳細了解了企業發展情況和現有產品矩陣。據介紹,普渡科技是行業內唯一集服務配送、商用清潔和工業配送于一體的企業。在技術生態建設方面,普渡在行業內已經形成了定位、感知、規劃、調度、控制等方面的領先技術優勢。
普渡科技創始人兼CEO張濤帶來《中國服務機器人如何在海外市場領跑全球》主題分享,深刻剖析了產品全球化的策略與布局,以及企業可持續發展路徑的深刻洞察與前瞻思考。
張濤詳細介紹了公司自創立以來的專利積累、累計出貨量,并分析了商用服務機器人的市場規模。他特別強調,根據沙利文數據,按收入計,普渡在2023年全球商用服務機器人市場所占份額達到了23%,是全球最大的商用服務機器人企業。
張濤強調,真正的全球化離不開深度本地化,他表示:“一個標準化的產品想無差異賣給其他國家并不現實”,這種只能叫對外貿易,而不叫出海。出海不是賣標品,而是產品、品牌以及服務,這與本地化密不可分。”
在出海過程中,普渡尤其重視本地化營銷,并已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服務機器人本地化營銷模型,包含中方銷售、本地銷售、正向品牌建設、線下展會及活動、負面輿情管理、解決方案等維度,并在應用于不同海外市場項目時取得顯著效果。
張濤以普渡設計的Bella機器人在日本市場的成功案例為例,指出外觀、性能、質量、客戶體驗、創新及成本控制等多個維度均是提升產品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他重申,產品質量是中國企業成功出海的重要保障,同時強調客戶體驗應貫穿從購買、提貨到使用的整個流程。
生益科技:技術自立 實業報國
9月27日下午,本次游學的最后一站來到了位于東莞的生益科技。這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為一體的全球電子電路基材核心供應商。從2013年至今,生益科技硬質覆銅板銷售總額已持續保持全球第二。
覆銅板被稱為“電子工業的地基”,是電子工業材料的基礎。作為全球覆銅板市場的領軍企業,生益科技正乘著AI浪潮與折疊屏手機興起的東風,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
生益科技董事長陳仁喜對吾道學員們的到來表示歡迎,并帶領大家參觀了生益科技展廳,通過講解與交流,讓學員們對企業的發展歷程、研發實力、產品布局等有了全面了解。
在隨后的座談交流中,陳仁喜深入探討了制造業的穩健性、自主研發的重要性以及集團化管理、績效管理等企業經營實踐。同時,他強調了海外市場布局和內部管理優化的必要性,展現了其深邃的管理智慧和戰略眼光。
陳仁喜回顧,生益科技最初是典型的來料加工企業,但公司管理層逐漸意識到,單純做來料加工沒有前途,于是公司逐步轉型升級,擺脫由外方控制的局面。他強調:“當別人提出與你合資、并購或者其他合作時,需要擦亮眼睛,判斷這是否會制約你的產業發展。雖然‘捷徑’短期內看似安逸,卻潛藏著對未來發展的阻礙。唯有堅持自主研發、技術自立,才能走得長遠。”
此外,陳仁喜介紹,在業務管理方面,生益科技實施集團化管理,以實現集團資源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組織最合理、管理最有效、效率最優化的目的;在績效考評方面,生益科技建立了完善的激勵機制,將任務指標分解到各個部門,有效實現“力出一孔、利出一孔”;在用人管理方面,生益科技強調領導層以身作則,深入現場解決問題,要求員工勤勉盡責,形成良好工作氛圍,并建立持續改善的文化。
缺乏戰略管理,任何企業都將面臨效益下滑、矛盾加劇、競爭力削弱的困境。華為如何在戰略牽引下實現持續有效地增長?華為戰略管理有何“秘密”?9月26日下午,前華為企業業務國家總經理楊?為大家帶來了題為《從機會牽引到戰略驅動》的精彩課程。
楊?老師開篇即強調了戰略規劃對企業發展的不可或缺性,指出“老板的眼光不能代替戰略規劃”,同時強調中高層達成共識對于戰略有效落地的重要性。他還提到,建立戰略控制點,也就是不太容易被構建、被模仿、被超越的中長期優勢,是鞏固企業市場地位的關鍵。
在每一個業務模塊中,華為都制定了非常詳細的戰略管理工具和方法論,正是這樣嚴格的戰略管理以及戰略管理背后的組織能力,才支撐華為拿下一個又一個海外市場,突破一個又一個關鍵客戶。
楊?老師進一步指出,企業不應被外部環境所困擾,而應專注于自我革命和內部變革,以提升核心競爭力。他通過分享馬化騰、李彥宏和馬云對云計算的不同判斷,強調了企業家需具備的長遠視野和敏銳洞察力,并為學員企業的戰略規劃提供了寶貴啟示。
那么,華為是怎么做戰略的?華為制定戰略的基本思想模型是BLM,也就是所謂的業務領導力模型。BLM認為企業戰略的制訂和執行部分包括八個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方面,分別是:戰略意圖、市場洞察、創新焦點、業務設計、關鍵任務、氛圍與文化、人才和正式組織等。通過楊?老師生動詳盡的講解,學員們深入理解了華為管理的精髓,掌握了一種全面且系統化的戰略制定與實施方法,為他們在各自的企業中引領變革、制定領先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